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揭示物质转化过程中物质的组成、聚集状态和功能变化的科学规律和工程原理的工程科学,为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装备设计和过程优化控制提供工程科学理论和方法。人类利用化学反应创制新物质的活动可追溯到古代的炼丹、冶炼、酿造、染色和火药等,随后逐步形成规模化制造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物质的化学工业。1888年,Norton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设立化学工程的学士学位课程体系,标志着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1901年,第一部化工手册问世,孕育了“单元操作”的思想。1915年,Little在MIT提出“单元操作”的概念,将化工生产过程所用的技术按照其原理分类归纳为“单元操作”,通过揭示其所遵循的工程原理和规律应用于改进单元技术和装备,提升化工生产效率,由此形成了化学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架构。1923年,MIT教授Walker、Lewis和McAdams出版《PrinciplesofChemicalEngineering》教材,全面阐述了单元操作的理论和方法。1935年,美国学者Groggins将此概念延伸至化学反应过程,提出了“有机合成中的单元过程”。此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化学工艺和工业催化学科方向逐步形成,应用化学为化工产品、工艺和技术创新提供化学新原理和新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抗生素的巨大需求催生了以研究生物活性物质工业化生产为目标的生物化工学科。1960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Bird、Stewart和Lightfoot所著的《TransportPhenomena》出版,阐明了“单元操作”过程遵循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原理与共性规律(即“三传”规律),为化工技术创新和设备放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工具;化工传递理论促进了化学反应工程理论和方法的建立,服务于化学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为化学工业的大规模高效生产和安全运行提供理论支撑。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所构成的“三传一反”奠定了“化学工程学科的基本科学原理”,形成了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确立了本学科在过程工业中的基础学科地位。计算机技术发展促进了化工系统工程方向的形成,为现代大型化工企业的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20世纪90年代以来,化工与生物、材料、信息等交叉融合,出现了多尺度理论、化工过程强化和产品工程等新方向。展望未来,化学工程和技术学科通过与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和纳米技术等前沿学科交叉,一方面推进整个过程工业的绿色、高效、安全和产品高值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服务能源、资源、环境、农业等领域和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芯片等战略新兴产业。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将在服务社会发展中不断拓展与进步。更多详情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外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共99个专业桑戈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朝鲜语菲律宾语语言学塔玛齐格特语爪哇语旁遮普语梵语巴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马来语蒙古语僧伽罗语泰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越南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罗马尼亚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塞尔维亚语土耳其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泰米尔语普什图语世界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克罗地亚语荷兰语芬兰语乌克兰语挪威语丹麦语冰岛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祖鲁语拉丁语翻译商务英语土库曼语加泰罗尼亚语约鲁巴语亚美尼亚语马达加斯加语格鲁吉亚语阿塞拜疆语阿非利卡语马其顿语塔吉克语茨瓦纳语恩德贝莱语科摩罗语克里奥尔语绍纳语提格雷尼亚语白俄罗斯语毛利语汤加语萨摩亚语库尔德语比斯拉马语达里语德顿语迪维希语斐济语库克群岛毛利语隆迪语卢森堡语卢旺达语纽埃语皮金语切瓦语塞苏陀语
- 新闻传播学类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揭示物质转化过程中物质的组成、聚集状态和功能变化的科学规律和工程原理的工程科学,为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装备设计和过程优化控制提供工程科学理论和方法。人类利用化学反应创制新物质的活动可追溯到古代的炼丹、冶炼、酿造、染色和火药等,随后逐步形成规模化制造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物质的化学工业。1888年,Norton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设立化学工程的学士学位课程体系,标志着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1901年,第一部化工手册问世,孕育了“单元操作”的思想。1915年,Little在MIT提出“单元操作”的概念,将化工生产过程所用的技术按照其原理分类归纳为“单元操作”,通过揭示其所遵循的工程原理和规律应用于改进单元技术和装备,提升化工生产效率,由此形成了化学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架构。1923年,MIT教授Walker、Lewis和McAdams出版《PrinciplesofChemicalEngineering》教材,全面阐述了单元操作的理论和方法。1935年,美国学者Groggins将此概念延伸至化学反应过程,提出了“有机合成中的单元过程”。此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化学工艺和工业催化学科方向逐步形成,应用化学为化工产品、工艺和技术创新提供化学新原理和新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抗生素的巨大需求催生了以研究生物活性物质工业化生产为目标的生物化工学科。1960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Bird、Stewart和Lightfoot所著的《TransportPhenomena》出版,阐明了“单元操作”过程遵循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原理与共性规律(即“三传”规律),为化工技术创新和设备放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工具;化工传递理论促进了化学反应工程理论和方法的建立,服务于化学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为化学工业的大规模高效生产和安全运行提供理论支撑。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所构成的“三传一反”奠定了“化学工程学科的基本科学原理”,形成了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确立了本学科在过程工业中的基础学科地位。计算机技术发展促进了化工系统工程方向的形成,为现代大型化工企业的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20世纪90年代以来,化工与生物、材料、信息等交叉融合,出现了多尺度理论、化工过程强化和产品工程等新方向。展望未来,化学工程和技术学科通过与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和纳米技术等前沿学科交叉,一方面推进整个过程工业的绿色、高效、安全和产品高值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服务能源、资源、环境、农业等领域和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芯片等战略新兴产业。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将在服务社会发展中不断拓展与进步。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