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可食性原料及其制品为对象,研究其在加工、制造、贮藏、包装、保鲜、流通、消费等方面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特性,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营养、安全等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学科。人类的繁衍生息离不开食物,人类的文明可以说起源于食物的获取和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我国远古时代就有“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古史考》)以及“釜所以煮,甑所以炊(蒸)”(《孟子集注》)的记载,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1400年前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以及公元652年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食治》、《养老食疗》等都说明古人在食品加工技术和追求营养健康方面的不懈努力。世界上第一个用热空气人工干燥食品的专利出现在1795年的法国,1810年法国尼古拉·阿培尔发明了食品罐头的商业化灭菌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机械工程、园艺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食品科学系最早可追溯到1893年,原先这个部门是一个乳牛场,后更名为食品系,开设了乳品相关专业。随着农学、理学、工学和医学等学科的进步,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得食品科学与工程真正成为大学的一个独立专业,并在20世纪中后叶逐步形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起源可追溯到1902年,当时的中央大学创办了农产与制造学科,隶属于农业化学,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12年吴淞水产专科学校设立了水产制造学科。1952年、1958年全国先后进行了两次院系调整,食品专业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现大连工业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黑龙江商学院(现哈尔滨商业大学)、东北农学院(现东北农业大学)、郑州粮食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上海水产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等大学陆续成立食品相关系、科,开始设置食品工程、粮食工程、水产制造等专业,分属于轻工、内贸、农业等行业;与此同时,农业院校主要在畜牧兽医、园艺等学科基础上,设置了畜产品加工、果蔬贮藏加工等专业方向。20世纪80年代,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农业院校纷纷建立了食品科学系,开设了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1990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工学门类的轻工学科设置了制糖工程、食品工程、粮食工程、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四个专业,农业工程学科设置了农产品加工工程专业;农学门类的农学学科设置了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畜牧学科设置了动物食品科学专业,水产学科设置了水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1997年教育部颁布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工学门类首次设置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该学科包括了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四个二级学科,推动了我国轻工、农业、商业等食品相关学科的大融合。2013年出版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括食品科学、食品营养、食品安全、粮油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等学科方向。2021年修订的二级学科目录中增加了食品与机械学科方向,丰富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内涵。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和食品安全高度重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为实现农业产业化、保障食品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战略实施以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国际上形成了重要影响力,我国食品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不断提升、食品产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支撑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当前,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在保障民生、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国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粮食安全国家战略和大食物观的提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与其他相关学科不断融合,使得其基础科学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创新、工程化水平逐步提升,促进了本学科的蓬勃发展,学科的进步将推动食品科技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多详情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外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共99个专业桑戈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朝鲜语菲律宾语语言学塔玛齐格特语爪哇语旁遮普语梵语巴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马来语蒙古语僧伽罗语泰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越南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罗马尼亚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塞尔维亚语土耳其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泰米尔语普什图语世界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克罗地亚语荷兰语芬兰语乌克兰语挪威语丹麦语冰岛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祖鲁语拉丁语翻译商务英语土库曼语加泰罗尼亚语约鲁巴语亚美尼亚语马达加斯加语格鲁吉亚语阿塞拜疆语阿非利卡语马其顿语塔吉克语茨瓦纳语恩德贝莱语科摩罗语克里奥尔语绍纳语提格雷尼亚语白俄罗斯语毛利语汤加语萨摩亚语库尔德语比斯拉马语达里语德顿语迪维希语斐济语库克群岛毛利语隆迪语卢森堡语卢旺达语纽埃语皮金语切瓦语塞苏陀语
- 新闻传播学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可食性原料及其制品为对象,研究其在加工、制造、贮藏、包装、保鲜、流通、消费等方面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特性,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营养、安全等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学科。人类的繁衍生息离不开食物,人类的文明可以说起源于食物的获取和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我国远古时代就有“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古史考》)以及“釜所以煮,甑所以炊(蒸)”(《孟子集注》)的记载,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1400年前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以及公元652年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食治》、《养老食疗》等都说明古人在食品加工技术和追求营养健康方面的不懈努力。世界上第一个用热空气人工干燥食品的专利出现在1795年的法国,1810年法国尼古拉·阿培尔发明了食品罐头的商业化灭菌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机械工程、园艺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食品科学系最早可追溯到1893年,原先这个部门是一个乳牛场,后更名为食品系,开设了乳品相关专业。随着农学、理学、工学和医学等学科的进步,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得食品科学与工程真正成为大学的一个独立专业,并在20世纪中后叶逐步形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起源可追溯到1902年,当时的中央大学创办了农产与制造学科,隶属于农业化学,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12年吴淞水产专科学校设立了水产制造学科。1952年、1958年全国先后进行了两次院系调整,食品专业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现大连工业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黑龙江商学院(现哈尔滨商业大学)、东北农学院(现东北农业大学)、郑州粮食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上海水产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等大学陆续成立食品相关系、科,开始设置食品工程、粮食工程、水产制造等专业,分属于轻工、内贸、农业等行业;与此同时,农业院校主要在畜牧兽医、园艺等学科基础上,设置了畜产品加工、果蔬贮藏加工等专业方向。20世纪80年代,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农业院校纷纷建立了食品科学系,开设了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1990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工学门类的轻工学科设置了制糖工程、食品工程、粮食工程、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四个专业,农业工程学科设置了农产品加工工程专业;农学门类的农学学科设置了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畜牧学科设置了动物食品科学专业,水产学科设置了水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1997年教育部颁布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工学门类首次设置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该学科包括了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四个二级学科,推动了我国轻工、农业、商业等食品相关学科的大融合。2013年出版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括食品科学、食品营养、食品安全、粮油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等学科方向。2021年修订的二级学科目录中增加了食品与机械学科方向,丰富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内涵。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和食品安全高度重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为实现农业产业化、保障食品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战略实施以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国际上形成了重要影响力,我国食品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不断提升、食品产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支撑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当前,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在保障民生、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国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粮食安全国家战略和大食物观的提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与其他相关学科不断融合,使得其基础科学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创新、工程化水平逐步提升,促进了本学科的蓬勃发展,学科的进步将推动食品科技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