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i
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热搜:
查看排名方法
代码:

20多年来,我国工程专业学位教育不断探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走过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改革发展之路,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专业学位教育体系,为实现研究生教育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近百万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为行业企业输送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由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1997年,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专业学位瞄准工业产业需求,主要按工程领域培养研究生,1997年设置机械工程等34个工程领域,2002年至2006年陆续增列至40个工程领域。2009年,改革过去仅面向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为主的培养模式,开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启动工程专业学位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实践基地、联合培养、课程建设、教育认证、类别调整等工作。2011年,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完善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重点领域,设置先进制造、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环保、生物与医药共4个工程领域。2018年,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服务国家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统筹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专业人才培养,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代码0854)、机械(代码0855)、材料与化工(代码0856)、资源与环境(代码0857)、能源动力(代码0858)、土木水利(代码0859)、生物与医药(代码0860)、交通运输(代码0861)8个专业学位类别。37个工程硕士领域、4个工程博士领域对应调整到8个工程专业学位类别中,工程硕士领域中的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3个领域调整到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类别(代码1256)中。自2020年起,按照调整后的8个专业学位类别进行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2018年调整前,全国共有工程硕士培养单位430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96个;工程博士培养单位24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7个(其中电子与信息领域17个、先进制造领域14个、能源与环保领域11个、生物与医药领域5个)。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491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2个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全国共有100家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89个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后,原工程硕士涵盖的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车辆工程、航天工程、航空工程、兵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农业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工程领域,以及工程博士涵盖的先进制造、电子与信息等工程领域统筹对应调整为机械类别。2021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电子信息等8种专业学位类别专业领域指导性目录的说明》(工程教指委〔2021〕1号),机械类别涵盖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航空工程、航天工程、船舶工程、兵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农机装备工程、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工程等10个领域方向。截至2022年底,全国现有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91家,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44家。机械专业学位类别是以相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研究各类机械装备与系统在设计、制造、运行、服务和管理等全寿命周期中的理论和技术的专业学位。机械专业学位通过研究并实施各种设计和制造技术,为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和国防安全的发展提供各类机械制造产品、装备和服务。机械专业学位是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的、历史最为悠久的工程专业之一,从石器时代制造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的智能机械,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到当前的工业4.0,人类的生产实践、科研活动和社会进步与机械专业关系密切,经历数百年辉煌以后,机械专业学位的内涵不断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近年来,机械专业学位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绿色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设计与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等前沿和新兴领域,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设计与制造是今后机械专业遵循的重要原则。其中,设计与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使其进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时代;设计与制造技术进一步与生物、纳米、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相融合,使机械专业学位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机械专业领域人才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2025》将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和绿色制造工程等4个专栏列为战略任务和重点,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列为十大重点领域进行突破发展,上述“战略任务和重点”和“十大重点领域”的突破和发展都需要机械专业领域人才的支撑。内涵机械专业学位类别主要涵盖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航空工程、航天工程、船舶工程、兵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农机装备工程、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专业领域。1.机械工程结合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各类高端机械装备与产品的设计、制造与运维,包括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微纳制造、机械电子、机械装备及保障等。2.车辆工程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汽车、汽车车身工程与智能制造、汽车设计与底盘控制等行业领域。3.航空工程主要面向航空器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和维护等领域,包括空气动力、结构强度、材料与制造、发动机、航电、控制、测试、适航、可靠性与质量管理等。4.航天工程主要面向航天器的研究、设计、试验、制造、使用和维修等领域,包括轨道动力学、姿态动力学、结构强度、材料与制造、发动机、控制、可靠性与质量管理等。5.船舶工程主要面向船舶和水下潜器、水面浮台等海洋结构物的规划与研究、设计与制造、生产管理等领域。6.兵器工程主要面向武器装备的系统分析、工程设计、制造和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包括武器从发射、飞行到命中目标全过程的工程理论和技术问题。7.工业设计工程主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工业设计的需求,利用工业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视觉与媒体设计、环境设计等基础理论,研究解决工业产品设计开发所涉及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工程技术与设计问题。8.农业装备工程主要面向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包括农机装备技术研究、设计制造、试验验证、智能农机装备、智能化农业生产系统等。9.智能制造技术主要面向制造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包括工业软件、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智能微系统等技术领域,涵盖技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多个环节。10.机器人工程主要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需求的机器人系统,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集成与应用等方面。培养单位应在上述一个或多个专业领域拥有相关支撑学科,在解决本专业领域重大工程技术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师资力量较强,科研经费充足,实验设施完备,能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研能力训练和工程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培养单位应与本专业领域的骨干企业、行业优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共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研究生配备高水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产业导师,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和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三)专业学位类别服务面向机械专业学位是与机械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围绕产品设计和机械制造,同时覆盖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各个行业,所涵盖的制造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机械专业学位主要面向产品、工艺、装备及制造系统的设计行业,基于各种科学原理的制造工艺行业,支持不同制造工艺及满足专门需求的装备及其自动化行业;保证工艺实施及装备运行的控制行业,保证或改善工艺、产品及装备品质的检测、试验、诊断及质量控制行业,支持工艺过程、制造系统或制造企业的信息获取的管理行业,保证工艺装备的安装、维护、保养的综合运用行业等。机械专业学位类别主要培养在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航空工程、航天工程、船舶工程、兵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农机装备工程、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工程等机械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制造、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等从事机械产品、机械装备与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管理、研究、开发或营销等。要求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熟练掌握机械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并具备知识融合、技术创新、前沿预判、集智攻关和工程管理等能力。(四)培养目标工程类硕士博士教育以培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夯实基础理论,强化系统思维,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积极投身国家重大工程建设。1.机械硕士培养目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掌握机械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机械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机械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承担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实施、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2.机械博士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机械行业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造就政治素质过硬,基础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突出,具备较强工程技术创新创造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机械行业领域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在机械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国际视野宽广,在推动机械相关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方面做出创新性研究。更多详情

哲学
共1个专业类
文学
共3个专业类
工学
共32个专业类
医学
共11个专业类
管理学
共9个专业类
背景图
代码:

20多年来,我国工程专业学位教育不断探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走过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改革发展之路,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专业学位教育体系,为实现研究生教育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近百万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为行业企业输送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由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1997年,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专业学位瞄准工业产业需求,主要按工程领域培养研究生,1997年设置机械工程等34个工程领域,2002年至2006年陆续增列至40个工程领域。2009年,改革过去仅面向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为主的培养模式,开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启动工程专业学位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实践基地、联合培养、课程建设、教育认证、类别调整等工作。2011年,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完善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重点领域,设置先进制造、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环保、生物与医药共4个工程领域。2018年,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服务国家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统筹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专业人才培养,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代码0854)、机械(代码0855)、材料与化工(代码0856)、资源与环境(代码0857)、能源动力(代码0858)、土木水利(代码0859)、生物与医药(代码0860)、交通运输(代码0861)8个专业学位类别。37个工程硕士领域、4个工程博士领域对应调整到8个工程专业学位类别中,工程硕士领域中的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3个领域调整到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类别(代码1256)中。自2020年起,按照调整后的8个专业学位类别进行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2018年调整前,全国共有工程硕士培养单位430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96个;工程博士培养单位24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7个(其中电子与信息领域17个、先进制造领域14个、能源与环保领域11个、生物与医药领域5个)。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491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2个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全国共有100家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89个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后,原工程硕士涵盖的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车辆工程、航天工程、航空工程、兵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农业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工程领域,以及工程博士涵盖的先进制造、电子与信息等工程领域统筹对应调整为机械类别。2021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电子信息等8种专业学位类别专业领域指导性目录的说明》(工程教指委〔2021〕1号),机械类别涵盖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航空工程、航天工程、船舶工程、兵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农机装备工程、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工程等10个领域方向。截至2022年底,全国现有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91家,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44家。机械专业学位类别是以相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研究各类机械装备与系统在设计、制造、运行、服务和管理等全寿命周期中的理论和技术的专业学位。机械专业学位通过研究并实施各种设计和制造技术,为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和国防安全的发展提供各类机械制造产品、装备和服务。机械专业学位是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的、历史最为悠久的工程专业之一,从石器时代制造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的智能机械,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到当前的工业4.0,人类的生产实践、科研活动和社会进步与机械专业关系密切,经历数百年辉煌以后,机械专业学位的内涵不断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近年来,机械专业学位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绿色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设计与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等前沿和新兴领域,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设计与制造是今后机械专业遵循的重要原则。其中,设计与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使其进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时代;设计与制造技术进一步与生物、纳米、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相融合,使机械专业学位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机械专业领域人才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2025》将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和绿色制造工程等4个专栏列为战略任务和重点,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列为十大重点领域进行突破发展,上述“战略任务和重点”和“十大重点领域”的突破和发展都需要机械专业领域人才的支撑。内涵机械专业学位类别主要涵盖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航空工程、航天工程、船舶工程、兵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农机装备工程、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专业领域。1.机械工程结合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各类高端机械装备与产品的设计、制造与运维,包括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微纳制造、机械电子、机械装备及保障等。2.车辆工程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汽车、汽车车身工程与智能制造、汽车设计与底盘控制等行业领域。3.航空工程主要面向航空器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和维护等领域,包括空气动力、结构强度、材料与制造、发动机、航电、控制、测试、适航、可靠性与质量管理等。4.航天工程主要面向航天器的研究、设计、试验、制造、使用和维修等领域,包括轨道动力学、姿态动力学、结构强度、材料与制造、发动机、控制、可靠性与质量管理等。5.船舶工程主要面向船舶和水下潜器、水面浮台等海洋结构物的规划与研究、设计与制造、生产管理等领域。6.兵器工程主要面向武器装备的系统分析、工程设计、制造和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包括武器从发射、飞行到命中目标全过程的工程理论和技术问题。7.工业设计工程主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工业设计的需求,利用工业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视觉与媒体设计、环境设计等基础理论,研究解决工业产品设计开发所涉及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工程技术与设计问题。8.农业装备工程主要面向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包括农机装备技术研究、设计制造、试验验证、智能农机装备、智能化农业生产系统等。9.智能制造技术主要面向制造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包括工业软件、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智能微系统等技术领域,涵盖技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多个环节。10.机器人工程主要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需求的机器人系统,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集成与应用等方面。培养单位应在上述一个或多个专业领域拥有相关支撑学科,在解决本专业领域重大工程技术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师资力量较强,科研经费充足,实验设施完备,能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研能力训练和工程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培养单位应与本专业领域的骨干企业、行业优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共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研究生配备高水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产业导师,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和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三)专业学位类别服务面向机械专业学位是与机械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围绕产品设计和机械制造,同时覆盖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各个行业,所涵盖的制造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机械专业学位主要面向产品、工艺、装备及制造系统的设计行业,基于各种科学原理的制造工艺行业,支持不同制造工艺及满足专门需求的装备及其自动化行业;保证工艺实施及装备运行的控制行业,保证或改善工艺、产品及装备品质的检测、试验、诊断及质量控制行业,支持工艺过程、制造系统或制造企业的信息获取的管理行业,保证工艺装备的安装、维护、保养的综合运用行业等。机械专业学位类别主要培养在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航空工程、航天工程、船舶工程、兵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农机装备工程、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工程等机械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制造、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等从事机械产品、机械装备与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管理、研究、开发或营销等。要求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熟练掌握机械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并具备知识融合、技术创新、前沿预判、集智攻关和工程管理等能力。(四)培养目标工程类硕士博士教育以培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夯实基础理论,强化系统思维,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积极投身国家重大工程建设。1.机械硕士培养目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掌握机械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机械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机械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承担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实施、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2.机械博士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机械行业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造就政治素质过硬,基础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突出,具备较强工程技术创新创造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机械行业领域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在机械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国际视野宽广,在推动机械相关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方面做出创新性研究。更多详情

代码: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学校数量
所在地
学校类型
学校参考类型
!
×
i
!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