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i
中国大学研究生一级学科排名
热搜:
查看排名方法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代码:0818

本学科涉及资源和环境两大领域,与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发展既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先行和基础性工作,并在国家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我们的祖先已懂得寻找和利用铜、锡、金、煤炭等矿产资源;公元前七百多年已能修建大型水利工程。16世纪中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开始萌芽,并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独立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全球恢复重建为本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钻探、遥感、物探、化探、工程力学、岩石力学、统计学等相继被应用到本学科研究中。1952年电子计算机首次用于地震资料处理并开展地质研究,促进了本学科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化研究方向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板块学说的兴起取代了槽台学说,为区域成矿学研究和成矿区带划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矿床统计预测、勘探概率决策系统相继形成和完善,并在指导找矿突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岩体结构控制论的发展,在各类地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80年代,矿床模型、油气富集规律、盆地分析、克立格储量计算方法、地质统计学、勘探过程最优化决策理论和方法逐步完善,并随着测试技术和探测手段的进步,仪器分辨率和检测精度不断提高,促进了新一轮的全球找矿找油高峰。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促进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理论形成;此外,在矿产勘查领域一些新的理论和技术(如地质异常成矿预测理论、勘探者专家系统、GIS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相继形成,以适应找矿难度不断增大的勘查新形势。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球科学研究,特别是对地球观测技术的发展,促进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影响世界发展的三大主题,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博弈加剧,尤其是在新时代和新发展格局下,伴随我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也进一步拓展。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国家重大战略,树立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新理念和大资源观,如何绿色、高效、安全地利用各类矿产资源,如何有效支撑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环境污染与地质灾害影响,已成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沿方向。更多详情

哲学
共1个专业类
经济学
共9个专业类
法学
共9个专业类
教育学
共7个专业类
文学
共6个专业类
历史学
共4个专业类
理学
共14个专业类
工学
共48个专业类
农学
共13个专业类
医学
共18个专业类
管理学
共11个专业类
艺术学
共6个专业类
背景图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代码:0818

本学科涉及资源和环境两大领域,与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发展既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先行和基础性工作,并在国家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我们的祖先已懂得寻找和利用铜、锡、金、煤炭等矿产资源;公元前七百多年已能修建大型水利工程。16世纪中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开始萌芽,并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独立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全球恢复重建为本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钻探、遥感、物探、化探、工程力学、岩石力学、统计学等相继被应用到本学科研究中。1952年电子计算机首次用于地震资料处理并开展地质研究,促进了本学科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化研究方向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板块学说的兴起取代了槽台学说,为区域成矿学研究和成矿区带划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矿床统计预测、勘探概率决策系统相继形成和完善,并在指导找矿突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岩体结构控制论的发展,在各类地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80年代,矿床模型、油气富集规律、盆地分析、克立格储量计算方法、地质统计学、勘探过程最优化决策理论和方法逐步完善,并随着测试技术和探测手段的进步,仪器分辨率和检测精度不断提高,促进了新一轮的全球找矿找油高峰。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促进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理论形成;此外,在矿产勘查领域一些新的理论和技术(如地质异常成矿预测理论、勘探者专家系统、GIS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相继形成,以适应找矿难度不断增大的勘查新形势。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球科学研究,特别是对地球观测技术的发展,促进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影响世界发展的三大主题,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博弈加剧,尤其是在新时代和新发展格局下,伴随我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也进一步拓展。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国家重大战略,树立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新理念和大资源观,如何绿色、高效、安全地利用各类矿产资源,如何有效支撑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环境污染与地质灾害影响,已成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沿方向。更多详情

代码:0818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学校数量
所在地
学校类型
学校参考类型
14
B
45
湖北省
综合
理科类
15
C+
45
陕西省
理工
工学类
16
C+
45
黑龙江省
理工
工学类
17
C+
45
江苏省
理工
理文类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末页1/3到第
确定
共45条
20条/页
50条/页
30条/页
20条/页
!
×
i
!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