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社会实践过程中,总结临床防治疾病经验,并与现代科学密切结合所形成的一门药学学科。中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药的统称。中药的发现应用及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实践过程。在原始时代,人类对药物的认识与觅食活动紧密相连。我国古籍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们认识药物的艰难过程。很久以来,我国把药学一直称为“本草学”。从历代的本草著作中,可以勾勒出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的轨迹。西周时代的《诗经》收录了300多种药用动、植物名称,并记载了某些品种的采集、性状、产地及服用季节等。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涉及药物240余种,对其炮制、制剂、用法及禁忌等均有记述。《神农本草经》系统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中药的药性与功效、产地、采集与加工、真伪鉴别等进行了描述。南朝刘宋时期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本炮制专注,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产生。唐代《新修本草》由国家组织修订而成,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药典,推动了中药应用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作为我国历史上由官方颁发的第一部制剂规范,对中药药剂的发展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明代的《本草纲目》在突出中医理法方药特色的同时,还广泛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炼金学等多学科知识,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本草学范围,对中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清代的《晶珠本草》对藏药的来源、性味及功效进行了描述。民国时期,随着西方药学知识和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近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迅速传播和发展,以中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药栽培与鉴定、中草药化学、中药制剂、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等研究日益增多,出现了中药学分支学科的雏形。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及中药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药的现代研究取得了瞩目成就,多个分支学科都取得突破:中药资源学在全国性的药源普查的基础上,开展了中药资源评价与动态规律研究,中药新品种、新资源的寻求与发现研究;中药炮制学在对古今炮制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同时,应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探索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提高饮片质量;中药鉴定学在本草考证、基原鉴定、性状及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面取得突破;中药化学对青蒿素等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奠定了中药效应物质研究的基础;中药分析学初步建立了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中药药理学在药效作用机制、安全性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药药剂学在工艺、剂型、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学科交叉融合日益加深,中药学学科分化日益成熟,形成了由中药资源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临床中药学、民族药学和分子生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组成的中药学科群。更多详情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社会实践过程中,总结临床防治疾病经验,并与现代科学密切结合所形成的一门药学学科。中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药的统称。中药的发现应用及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实践过程。在原始时代,人类对药物的认识与觅食活动紧密相连。我国古籍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们认识药物的艰难过程。很久以来,我国把药学一直称为“本草学”。从历代的本草著作中,可以勾勒出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的轨迹。西周时代的《诗经》收录了300多种药用动、植物名称,并记载了某些品种的采集、性状、产地及服用季节等。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涉及药物240余种,对其炮制、制剂、用法及禁忌等均有记述。《神农本草经》系统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中药的药性与功效、产地、采集与加工、真伪鉴别等进行了描述。南朝刘宋时期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本炮制专注,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产生。唐代《新修本草》由国家组织修订而成,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药典,推动了中药应用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作为我国历史上由官方颁发的第一部制剂规范,对中药药剂的发展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明代的《本草纲目》在突出中医理法方药特色的同时,还广泛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炼金学等多学科知识,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本草学范围,对中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清代的《晶珠本草》对藏药的来源、性味及功效进行了描述。民国时期,随着西方药学知识和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近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迅速传播和发展,以中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药栽培与鉴定、中草药化学、中药制剂、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等研究日益增多,出现了中药学分支学科的雏形。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及中药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药的现代研究取得了瞩目成就,多个分支学科都取得突破:中药资源学在全国性的药源普查的基础上,开展了中药资源评价与动态规律研究,中药新品种、新资源的寻求与发现研究;中药炮制学在对古今炮制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同时,应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探索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提高饮片质量;中药鉴定学在本草考证、基原鉴定、性状及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面取得突破;中药化学对青蒿素等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奠定了中药效应物质研究的基础;中药分析学初步建立了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中药药理学在药效作用机制、安全性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药药剂学在工艺、剂型、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学科交叉融合日益加深,中药学学科分化日益成熟,形成了由中药资源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临床中药学、民族药学和分子生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组成的中药学科群。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