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情报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方法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对图书情报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传统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队伍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在此背景下,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增包括图书情报(MasterofLibraryandInformationStudies,简称MLIS)在内的19种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的设立,适应了新的信息环境下社会对图书情报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有利于完善图书情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图书情报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图书情报人才培养质量,是在新环境下图书情报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方向。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授权点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70多个培养单位,专任教师1983人,兼职导师1160人。2011年到2021年,图书情报专业累计招生总数超过11000人。内涵图书情报专业学位以国内外图书情报、信息与数据管理与服务为职业背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以职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目标,面向宽广的信息职业领域,培养在企业、政府部门、图书情报机构服务的新型信息人才。产教融合是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方式,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等多元主体,形式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等。通过产教融合实现理论知识-实践应用的循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一般采用双导师制度。其中,校内导师由所属专业领域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人员担任。校外行业导师原则上由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在单位从事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内外双导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强调实践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实现产教融合。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的产业实践范畴包括图书馆与情报、信息资源管理、科技信息管理、文化信息管理、医学信息管理、经济信息管理、数据管理与服务等事业单位,以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具备相关信息资源管理与处理的相关部门。图书情报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可以通过与相关用人单位或潜在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共同建设实践基地,进而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联合培养活动。实践基地一般具有行业代表性,有稳定的兼职导师队伍,同时具备相应的管理团队。(三)专业学位类别服务面向图书情报专业学位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型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科技情报机构、档案机构,教育、科技、农业、医疗卫生、企业、政府部门和其他信息管理机构的专业工作,包括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分析、信息咨询、信息主管、数据管理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1.基本职业能力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开展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从事图书情报和信息资源领域实践和应用研究的能力;综合运用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相关领域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工作组织和协调的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2.专业能力开展信息资源采集、评估、加工、数据库建设等信息资源建设的能力;实施知识与信息的分类、主题描述等信息资源整合与组织的能力;开展战略情报、学科情报、竞争情报分析与研究的能力;开展参考咨询、学科化服务、查新检索等信息服务的能力;利用相关信息和通信技术、工具支撑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四)培养目标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旨在面向宽广的图书馆与信息职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能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问题,适应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图书情报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掌握图书情报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图书情报工作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图书情报业务工作与管理工作的能力;3.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手段从事信息服务,适应社会信息化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5.身心健康。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招收的学生分两类:1.全日制研究生,即符合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的各类考生;2.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生,即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在各级各类型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科技情报机构、教育部门、政府机关和其他信息管理机构中从事实际工作的在职人员,或愿意到上述部门工作者。更多详情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情报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方法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对图书情报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传统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队伍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在此背景下,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增包括图书情报(MasterofLibraryandInformationStudies,简称MLIS)在内的19种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的设立,适应了新的信息环境下社会对图书情报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有利于完善图书情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图书情报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图书情报人才培养质量,是在新环境下图书情报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方向。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授权点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70多个培养单位,专任教师1983人,兼职导师1160人。2011年到2021年,图书情报专业累计招生总数超过11000人。内涵图书情报专业学位以国内外图书情报、信息与数据管理与服务为职业背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以职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目标,面向宽广的信息职业领域,培养在企业、政府部门、图书情报机构服务的新型信息人才。产教融合是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方式,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等多元主体,形式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等。通过产教融合实现理论知识-实践应用的循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一般采用双导师制度。其中,校内导师由所属专业领域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人员担任。校外行业导师原则上由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在单位从事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内外双导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强调实践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实现产教融合。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的产业实践范畴包括图书馆与情报、信息资源管理、科技信息管理、文化信息管理、医学信息管理、经济信息管理、数据管理与服务等事业单位,以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具备相关信息资源管理与处理的相关部门。图书情报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可以通过与相关用人单位或潜在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共同建设实践基地,进而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联合培养活动。实践基地一般具有行业代表性,有稳定的兼职导师队伍,同时具备相应的管理团队。(三)专业学位类别服务面向图书情报专业学位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型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科技情报机构、档案机构,教育、科技、农业、医疗卫生、企业、政府部门和其他信息管理机构的专业工作,包括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分析、信息咨询、信息主管、数据管理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1.基本职业能力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开展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从事图书情报和信息资源领域实践和应用研究的能力;综合运用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相关领域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工作组织和协调的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2.专业能力开展信息资源采集、评估、加工、数据库建设等信息资源建设的能力;实施知识与信息的分类、主题描述等信息资源整合与组织的能力;开展战略情报、学科情报、竞争情报分析与研究的能力;开展参考咨询、学科化服务、查新检索等信息服务的能力;利用相关信息和通信技术、工具支撑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四)培养目标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旨在面向宽广的图书馆与信息职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能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问题,适应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图书情报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掌握图书情报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图书情报工作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图书情报业务工作与管理工作的能力;3.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手段从事信息服务,适应社会信息化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5.身心健康。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招收的学生分两类:1.全日制研究生,即符合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的各类考生;2.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生,即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在各级各类型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科技情报机构、教育部门、政府机关和其他信息管理机构中从事实际工作的在职人员,或愿意到上述部门工作者。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