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i
中国大学研究生一级学科排名
热搜:
查看排名方法
船舶与海洋工程代码:0824

船舶是人类最早采用的水上运输工具,19世纪初船舶蒸汽机动力的诞生,提高了航速,增大了船舶需求,促进了船舶总体性能、线型设计以及动力、辅助机械技术的发展。19世纪中叶后铁质船大量替代木质船,推动了船舶结构形式和强度设计技术的进步。从此,船舶科学与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已初具雏形。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数次世界经济复苏,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经历了突飞猛进的更新和拓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船舶向专业化、大型化、高度自动化、综合节能化及环保洁净与寂静化发展;油船、集装箱船、干散货船、滚装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自卸船、车客渡轮、半潜船、三用工作船、工程船、风电安装船、高性能与高速船等各类新型船舶不断涌现,船舶的尺度与吨位越造越大,船体材料的品种与性能不断更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船舶海洋环境载荷,线型、阻力、耐波性等流体力学性能,结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理论、方法及准则,检测与维修等分支领域,学科内涵显著拓宽。二是船舶制造与工艺技术以模块化建造、数字化智能化设计与建造和生产自动化系统为特点迅速发展,显著改变了传统工业的建造内涵。三是作为船舶动力系统的轮机经历了几代的演革。船用内燃机与涡轮机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数字、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环境污染控制相结合,促进了多领域交叉融合的轮机工程的发展,包括以单一或联合动力为核心的各类常规动力、核动力与特种动力装置及其总体设计与分析,状态监测、诊断与维修,可靠性与生命力保障,减振降噪与污染控制,轮机智能控制,轮机系统仿真及轮机智能运用等技术领域,形成了以热、机、电、环境及管理于一体的现代轮机工程。四是水声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水声技术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早期的水声技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以实现潜艇的水下探测、定位与导航、通信及反潜作战的探潜、水中兵器的寻的探测与制导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水声技术开始应用于海洋科学观测、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工程作业等,随着人们海洋意识的觉醒,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等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声技术作为水下探测、观测、监测的唯一有效技术手段,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五是随着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利用等事业的兴起,海洋石油开采规模的日益扩大,开采区域日益向深水延伸,各种类型的技术、复杂的海洋结构物不断涌现。以近海导管架平台,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等各类顺应式平台,深海半潜式、圆柱式、张力腿平台以及水下生产系统,海底管线,有人或无人深潜器等为代表的海洋结构物极大地丰富和扩充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学科内涵。21世纪以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海洋的探索更加深入,一些新兴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技术,深海技术,海洋智能与无人技术逐渐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上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冲击,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呈现出技术装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新型深海工程装备需求迫切;海运结构最优化、海运网络智能化、海运装备高质化和海运安全绿色化;由近海走向远海、由浅海走向深海等趋势。可以预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将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更强大的手段和条件,为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助力,为国家战略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更多详情

哲学
共1个专业类
经济学
共9个专业类
法学
共9个专业类
教育学
共7个专业类
文学
共6个专业类
历史学
共4个专业类
理学
共14个专业类
工学
共48个专业类
农学
共13个专业类
医学
共18个专业类
管理学
共11个专业类
艺术学
共6个专业类
背景图
船舶与海洋工程
代码:0824

船舶是人类最早采用的水上运输工具,19世纪初船舶蒸汽机动力的诞生,提高了航速,增大了船舶需求,促进了船舶总体性能、线型设计以及动力、辅助机械技术的发展。19世纪中叶后铁质船大量替代木质船,推动了船舶结构形式和强度设计技术的进步。从此,船舶科学与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已初具雏形。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数次世界经济复苏,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经历了突飞猛进的更新和拓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船舶向专业化、大型化、高度自动化、综合节能化及环保洁净与寂静化发展;油船、集装箱船、干散货船、滚装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自卸船、车客渡轮、半潜船、三用工作船、工程船、风电安装船、高性能与高速船等各类新型船舶不断涌现,船舶的尺度与吨位越造越大,船体材料的品种与性能不断更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船舶海洋环境载荷,线型、阻力、耐波性等流体力学性能,结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理论、方法及准则,检测与维修等分支领域,学科内涵显著拓宽。二是船舶制造与工艺技术以模块化建造、数字化智能化设计与建造和生产自动化系统为特点迅速发展,显著改变了传统工业的建造内涵。三是作为船舶动力系统的轮机经历了几代的演革。船用内燃机与涡轮机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数字、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环境污染控制相结合,促进了多领域交叉融合的轮机工程的发展,包括以单一或联合动力为核心的各类常规动力、核动力与特种动力装置及其总体设计与分析,状态监测、诊断与维修,可靠性与生命力保障,减振降噪与污染控制,轮机智能控制,轮机系统仿真及轮机智能运用等技术领域,形成了以热、机、电、环境及管理于一体的现代轮机工程。四是水声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水声技术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早期的水声技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以实现潜艇的水下探测、定位与导航、通信及反潜作战的探潜、水中兵器的寻的探测与制导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水声技术开始应用于海洋科学观测、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工程作业等,随着人们海洋意识的觉醒,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等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声技术作为水下探测、观测、监测的唯一有效技术手段,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五是随着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利用等事业的兴起,海洋石油开采规模的日益扩大,开采区域日益向深水延伸,各种类型的技术、复杂的海洋结构物不断涌现。以近海导管架平台,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等各类顺应式平台,深海半潜式、圆柱式、张力腿平台以及水下生产系统,海底管线,有人或无人深潜器等为代表的海洋结构物极大地丰富和扩充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学科内涵。21世纪以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海洋的探索更加深入,一些新兴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技术,深海技术,海洋智能与无人技术逐渐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上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冲击,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呈现出技术装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新型深海工程装备需求迫切;海运结构最优化、海运网络智能化、海运装备高质化和海运安全绿色化;由近海走向远海、由浅海走向深海等趋势。可以预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将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更强大的手段和条件,为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助力,为国家战略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更多详情

代码:0824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学校数量
所在地
学校类型
学校参考类型
14
C
27
福建省
综合
理文类
15
D+
27
河北省
理工
工学类
16
D+
27
江苏省
理工
理文类
17
D
27
浙江省
综合
理文类
19
D
27
浙江省
农业
理科类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1/2到第
确定
共27条
20条/页
50条/页
30条/页
20条/页
!
×
i
!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