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i
中国大学研究生一级学科排名
热搜:
查看排名方法
农业工程代码:0828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工程技术在推动我国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耒耜经》、《齐民要术》等是公认的世界最早有关农业工程技术的论著。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一些高校相继开展了农业工程相关学科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40年代中后期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先后开始招收农业工程专业学生,并设立农业工程系,开始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农业工程学科。1949年以后,我国一些农业院校相继设立了农业工程类专业,进而成立了专门的农业工程高等院校,一些高等工科院校也相继设立了以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和农业水利工程为主的农业工程系或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农业工程学科的专业建设基本参照前苏联模式,设置的主要专业有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和农业电气化等。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工业化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和农业机械装备工业,同时,农业水利建设与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迅速发展,在水土资源禀赋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支撑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农业工程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并发展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和农业系统工程等新的研究领域。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益走向融合交叉,农业工程学科作为工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设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信息与电气工程、农业生物系统工程等5个指导性二级学科和一批各高校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农业工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关键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农业工程学科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农村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保护生态环境,高效利用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农业工程学科,不仅可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与基础设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与农村及相关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强化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功能,促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振兴农业装备制造业,建设农业强国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劳动观念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农业与农村发展对农业工程科学与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使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供求格局和农业发展的外部关联度均发生了变化。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工程领域: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重要阶段。本学科主要研究农业动植物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与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技术,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与智能装备,为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农业水土工程领域:我国面临水资源紧缺、洪涝灾害频繁、水土环境恶化、耕地质量退化等四大水土问题。本学科主要研究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与保护农业水土资源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工程设施,为农业健康绿色发展和农村人居水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其研究领域由侧重农业生产用水向综合考虑水土资源环境、农村饮水安全和区域适水发展等方面拓展,以确保我国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领域:随着我国设施农业产业和能源工程的快速发展,本学科主要研究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环境控制、农村能源与资源的低碳高效利用、设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实现设施农业的环境调控智能化、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生产管理精细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生物质能源化和农村能源与环境清洁化。农业信息与电气工程领域:围绕农业农村数字化与信息化、信息感知与获取、农业物联网、农村电力与智能电网、数字乡村建设等发展需求,本学科主要研究农业信息感知与获取、农业信息处理与大数据技术、农业信息智能监测与控制、农村电气化与地方电力系统。农业生物系统工程领域:将工程原理应用于农业-生物-环境系统,以跨学科和系统工程视角,从农业效益、资源效率和环境可持续多维度,认知、模拟和评价系统构成要素的耦合作用,探索多场景、多目标动植物生产系统复杂问题的创新解决路径和工程方案。以系统工程和物理、数学、力学、材料、机械以及农学、生物学、信息学等为理论基础,采用系统分析、数值模拟、优化设计等工程方法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先进制造、生物炼制等技术手段,开展基于系统的理论方法、成套技术和工程应用创新。更多详情

哲学
共1个专业类
经济学
共9个专业类
法学
共9个专业类
教育学
共7个专业类
文学
共6个专业类
历史学
共4个专业类
理学
共14个专业类
工学
共48个专业类
农学
共13个专业类
医学
共18个专业类
管理学
共11个专业类
艺术学
共6个专业类
背景图
农业工程
代码:0828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工程技术在推动我国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耒耜经》、《齐民要术》等是公认的世界最早有关农业工程技术的论著。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一些高校相继开展了农业工程相关学科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40年代中后期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先后开始招收农业工程专业学生,并设立农业工程系,开始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农业工程学科。1949年以后,我国一些农业院校相继设立了农业工程类专业,进而成立了专门的农业工程高等院校,一些高等工科院校也相继设立了以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和农业水利工程为主的农业工程系或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农业工程学科的专业建设基本参照前苏联模式,设置的主要专业有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和农业电气化等。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工业化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和农业机械装备工业,同时,农业水利建设与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迅速发展,在水土资源禀赋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支撑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农业工程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并发展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和农业系统工程等新的研究领域。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益走向融合交叉,农业工程学科作为工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设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信息与电气工程、农业生物系统工程等5个指导性二级学科和一批各高校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农业工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关键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农业工程学科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农村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保护生态环境,高效利用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农业工程学科,不仅可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与基础设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与农村及相关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强化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功能,促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振兴农业装备制造业,建设农业强国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劳动观念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农业与农村发展对农业工程科学与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使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供求格局和农业发展的外部关联度均发生了变化。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工程领域: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重要阶段。本学科主要研究农业动植物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与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技术,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与智能装备,为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农业水土工程领域:我国面临水资源紧缺、洪涝灾害频繁、水土环境恶化、耕地质量退化等四大水土问题。本学科主要研究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与保护农业水土资源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工程设施,为农业健康绿色发展和农村人居水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其研究领域由侧重农业生产用水向综合考虑水土资源环境、农村饮水安全和区域适水发展等方面拓展,以确保我国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领域:随着我国设施农业产业和能源工程的快速发展,本学科主要研究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环境控制、农村能源与资源的低碳高效利用、设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实现设施农业的环境调控智能化、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生产管理精细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生物质能源化和农村能源与环境清洁化。农业信息与电气工程领域:围绕农业农村数字化与信息化、信息感知与获取、农业物联网、农村电力与智能电网、数字乡村建设等发展需求,本学科主要研究农业信息感知与获取、农业信息处理与大数据技术、农业信息智能监测与控制、农村电气化与地方电力系统。农业生物系统工程领域:将工程原理应用于农业-生物-环境系统,以跨学科和系统工程视角,从农业效益、资源效率和环境可持续多维度,认知、模拟和评价系统构成要素的耦合作用,探索多场景、多目标动植物生产系统复杂问题的创新解决路径和工程方案。以系统工程和物理、数学、力学、材料、机械以及农学、生物学、信息学等为理论基础,采用系统分析、数值模拟、优化设计等工程方法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先进制造、生物炼制等技术手段,开展基于系统的理论方法、成套技术和工程应用创新。更多详情

代码:0828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学校数量
所在地
学校类型
学校参考类型
icon
A
45
江苏省
综合
工学类
9
B+
45
江苏省
理工
理文类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末页1/3到第
确定
共45条
20条/页
50条/页
30条/页
20条/页
!
×
i
!
×
i